壳塑胶注塑制品凹痕与白化:成因解析及高效解决方法
来源: 大银 发布日期 2025-09-25 15:36:09
壳塑胶注塑制品(如3C电子外壳、家电面板)的凹痕与白化是广东注塑厂高频外观缺陷,前者表现为表面局部凹陷(多位于厚壁筋条、浇口附近),后者呈边角或脱模处的泛白痕迹,均会降低产品合格率(严重时废品率超20%)。这两类缺陷根源集中在成型参数失衡与模具设计偏差,需精准定位成因并针对性解决:
一、凹痕:收缩不均引发的“表面凹陷”
凹痕核心是熔料冷却收缩时补缩不足,主要与冷却、压力两大因素相关:
1.核心成因
冷却不充分:模具冷却水路间距过大(>25mm)或模温过高,导致塑件厚壁区域冷却速度慢于薄壁区,收缩时无足够熔料补充,形成凹陷(如手机中框壁厚2mm处易出现直径3-5mm凹痕);
保压压力不足:保压压力<注射压力的50%,浇口凝固前无法向型腔补料,尤其ABS、PC等收缩率较高(1%-1.5%)的材料更易出现。
2.高效解决方法
精准控温:料筒温度降低10-15℃(如ABS从240℃降至225-230℃),模温按材料下调5-10℃(PP从50℃降至40-45℃),配合加密冷却水路(间距≤15mm);
强制冷却强化:厚壁区域嵌入铍铜镶件(导热系数是钢的5倍),加速局部散热,某东莞电子厂用此方法将凹痕率从18%降至2%;
设计优化:制品各部位厚度差控制在2倍以内,厚壁处增设辅助浇口,避免单一浇口补缩不足;
应急补边处理:小批量生产时,对凹痕处采用同材质热熔补料,再经砂纸抛光(仅限非外观关键区)。
二、白化:应力或摩擦导致的“泛白缺陷”
白化多出现于塑件边角、卡扣等受力或脱模摩擦部位,分“应力白化”与“摩擦白化”两类:
1.核心成因
合模/射出压力过大:合模压力>150MPa或射出压力>120MPa,塑件内部应力集中,脱模后边角释放应力呈泛白(如PP餐盒扣位常见);
脱模阻力过大:模具型腔光洁度差(Ra>1.6μm)或脱模斜度过小(<3°),塑件脱模时表面被擦伤,形成白色划痕。
2.高效解决方法
参数调整:合模压力按5MPa梯度下调(不低于注塑压力的1.2倍防飞边),射出压力降低5-10MPa,同时延长保压时间1-2秒;
模具优化:型腔精抛至Ra≤0.8μm,脱模斜度按材料放大(ABS≥5°,PC≥3°),扣位处涂抹氮化钛涂层减少摩擦;
材料辅助:在料斗中添加0.2%抗应力剂(如ABS用苯乙烯-丁二烯共聚物),降低内部应力导致的白化。
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产品研发设计、制造与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制造商。公司成立于1989年,专精于开模、注塑、后加工及电子组装等相关制程。除代工服务外并研发自有产品可供客户直接贴牌定制生产,拥有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,30年模具开发经验,50多位研发人员,100多台注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