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em自动扫地机告诉你模具的设计原理
来源: 大银 发布日期: 2025.09.15
oem自动扫地机告诉大家模具设计需以“适配加工工况、平衡性能需求”为核心,既要满足塑件尺寸精度(如公差±0.02-0.1mm)、表面质量(Ra≤0.8μm)等硬性要求,又要适配冲压设备、材料特性等实际条件。脱离生产实际的设计易导致成型失败(如尺寸超差、表面缺陷),专业厂家需严格遵循几何形状、尺寸稳定、表面控制、修饰预留四大原则,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几何形状设计:平衡功能与成型可行性
几何形状设计的核心是“按需选择模具成型方式(阴模/阳模)”,需结合塑件尺寸稳定性与表面质量需求综合决策,避免单一需求主导导致的生产矛盾。
(一)核心逻辑
阴模(凹模)优先场景:阴模通过型腔包裹塑件成型,塑件受压均匀,尺寸稳定性优异(偏差≤0.03mm),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业塑件(如机械配件、精密连接器)。但阴模成型时塑件表面光泽度依赖型腔抛光精度,若型腔存在划痕,会直接复制到塑件表面。
阳模(凸模)优先场景:阳模通过凸模顶出成型,模具表面光洁度可直接传递至塑件接触面,能实现Ra≤0.4μm的高光表面,适配家电外壳、汽车内饰等外观件。但阳模成型时塑件受力不均,尺寸稳定性略逊于阴模(偏差≤0.05mm)。
(二)实操要点
当尺寸稳定性与表面光泽度存在冲突时,需联合塑件订购方明确优先级:
外观主导型(如手机壳):选用阳模,通过模具镜面抛光(Ra≤0.1μm)保证表面质量,再通过后续整形工序修正尺寸偏差;
精度主导型(如阀门阀芯):选用阴模,优先保证尺寸稳定,表面光泽度通过后期打磨实现。
二、尺寸稳定原则:适配材料特性与成型规律
塑件尺寸稳定性直接取决于模具与材料的适配性,需重点关注“成型接触效应”与“公差预留”,避免因材料变化或参数波动导致尺寸超差。
(一)核心影响因素
成型接触效应:塑件与模具直接接触的面(如型腔贴合面)因冷却均匀、约束充分,尺寸波动量仅为非接触面的1/3-1/2(接触面粉末冶金件尺寸偏差±0.02mm,非接触面±0.05mm)。设计时需将关键尺寸面设为模具接触面。
材料厚度适配:若后期因刚度需求调整材料厚度(如从1mm增至1.5mm),需同步评估模具类型:薄料(≤1mm)常用阳模,厚料(≥1.5mm)需切换为阴模,避免厚料在阳模中因充型不足导致尺寸偏小。
(二)公差设定规范
塑件尺寸公差需预留材料收缩率余量,公差值不得低于材料收缩率的10%:
低碳钢(收缩率0.5%-1%):公差≥±0.05mm;
PP塑料(收缩率1.5%-2.5%):公差≥±0.15mm;
不锈钢(收缩率0.1%-0.3%):公差≥±0.03mm。
若公差低于收缩率10%,即使模具精度达IT7级,成型后塑件仍会因收缩不均超差。
三、塑件表面控制:定向设计成型接触面

塑件表面质量(光洁度、无痕迹)依赖“接触面与非接触面的合理划分”,需让关键可见面避开模具直接接触,减少脱模痕迹与划伤风险。

oem自动扫地机告诉你模具的设计原理

(一)核心设计逻辑
可见面优先非接触:塑件外露可见面(如浴盆内壁、洗衣盆内表面)应设计为非模具接触面,通过模具型腔的“间接成型”保证表面光洁——例如阴模成型浴盆时,型腔内壁做哑光处理,浴盆外表面与型腔接触(隐藏面),内表面(可见面)不直接接触,既避免脱模划痕,又能通过型腔纹理控制表面质感。
非可见面承担接触功能:将塑件的安装面、配合面等非可见面设为模具接触面,即使存在轻微痕迹(如顶针印),也不影响外观,同时保证配合尺寸精度。
(二)例外场景处理
若塑件全表面均为可见面(如装饰性金属标牌),需采用“镜面模具+无顶针脱模”设计:模具型腔/凸模抛光至Ra≤0.08μm,通过气动顶料替代机械顶针,避免顶针痕迹破坏表面完整性。
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家电模具制造,提供OEM/ODM代工服务。是一家集研发、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制造方案供应商。自有经营产品分别为扫地机器人、塑胶餐具及电子飞镖靶。拥有30年模具开发经验,50多位研发人员,100多台注塑机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制造服务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